芜湖外贸经济谋划全球布局

2018-01-16 10:47 来源:芜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智华

  坐拥长江黄金岸线资源的芜湖,具有发展外贸特有的优势,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已经成为我省外贸主枢纽港和改革开放的窗口。2017年前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5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已超额完成全年57亿美元目标任务。预计未来五年,芜湖集装箱运量将年增长10%,2018年集装箱运量达77万标箱,五年累计472万标箱。

  自贸区经验复制“开花结果”

  上海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样板工程”,为进一步提升芜湖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芜湖市加大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的设计和申报力度,积极同省有关部门对接,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13条符合芜湖述求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2016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新一批19项改革试点经验,为复制推广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芜湖市积极对接,截至5月底已经有14项得到复制,有7项发生实绩,剩余5项芜湖海关也正积极争取分步组织实施。同时,还继续做好原有的改革试点经验推广。截至2017年9月底,除有2项事项需待国家、省出台方案后实施外,芜湖市承接推广的29项改革事项中已有27项复制完毕,其中21项已发生业务实绩。

  下一步,芜湖市将进一步提升综保区、出口基地等平台的外贸带动作用,同时,鼓励新兴产业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将积极引导进口商品消费,完善芜湖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

  奇瑞将蝉联出口销量冠军

  企业是对外经济活动的主体,2017年,芜湖市加强对外经济主体培育工作,预计全年新增备案企业260家,新增实绩企业130家。同时,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奇瑞汽车、美的集团、格力空调、中达电子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其中,1-11月,奇瑞累计出口99450辆,同比增长24.1%,连续15年蝉联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冠军几乎没有悬念。

  未来,芜湖市将继续支持奇瑞巴西汽车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加快海螺印尼工业园建设,支持海螺集团积极布局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项目合作。引导企业面向欧美国家开展跨国并购,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对外投资精准招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列车”的外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外资积极涌入的同时,芜湖市也积极推进向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精准化招商,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据了解,2017年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形势良好。1-9月份,全市新引进21个外资项目,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18个。在积极推进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精准化招商方面也结出硕果,上半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外资项目8个,占全市38.1%。引进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芜投资兴业。芜湖市还充分利用中博会契机,签约了9个外资项目,总投资18.42亿美元,目前已有7家完成注册,6家已经开工。在审批改革优化方面,芜湖市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实施备案为主的管理办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1-9月,共受理备案了68条事项,其中,设立备案12项、变更备案56项,外资企业设立、变更频次远高于2016年同期,有效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为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芜湖市将继续优化环境,着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将推进重点外资项目“三百工程”,即编制100个重点推介项目,洽谈100个重点外资项目,联系100家重点外资企业。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投向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芜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企业“走出去”步伐稳健

  随着芜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芜湖企业将眼光投向境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预计全年,芜湖市实际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3.5亿美元。

  为大力推动芜湖企业走出去,芜湖市积极在企业中宣传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指导企业优化境外投资渠道,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仅2017年1-9月,海螺集团就通过海螺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向印尼、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项目投资超过8000万美元。同时,还积极指导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在意大利等国实施了跨国并购,有效地提升了企业产业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落实好防范企业走出去风险工作,切实做好我市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工作。

  根据规划,芜湖市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支持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海螺川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公司等企业拓展东南亚和东欧市场,开展加工制造、铁路、建筑等行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推动芜湖市对外承包工程迈向高端,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到2022年末,实现对外投资额突破20亿美元,培育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1家、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家。(记者 汤荣汛)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