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那些田水房路——以人民为中心·宜昌记事之二

2017-12-06 05:48 来源:365每日更新最新网址-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姚晓浪

  初秋时节,在夷陵区山乡农村,一幢幢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近年来,夷陵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农旅融合的生态新村。 通讯员 张国荣 李重庆 摄

  七山二水一分田,白云深处有人家。

  宜昌“三农”短板和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民生,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牵挂。

  “村在边边上,路在悬崖上,屋在吊坎上,田在岩坡上”——这样的地方,市领导专门前来调研。

  群众攒“天河水”,舀“沟沟水”——这样的场景,定格在市领导的眼中。

  心之所系,足之所履;牵挂愈深,谋划更细。

  越小越要动真,从疏浚天坑看补齐农田水利短板

  “太好了,堵了多年的天坑终于要开挖了!”12月4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王家坪村的天坑边,74岁的老党员罗吉甫满脸兴奋,因为县水利水电局工作人员和施工队伍已经进场开始放线。

  天坑是罗老汉和村民们多年的心病,今年更没例外。7月15日,受特大洪涝灾害侵蚀,该村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排水沟严重损毁,天坑堵塞,导致农田淹没,群众再次蒙受巨大损失。

  11月7日,寒意渐浓。市委领导来到这里,调研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倾听大家的心声,帮大家伙儿现场解决“闹心”事儿。

  “前面有两个‘天坑’,长时间没疏浚,10次下雨9次淹,周围300多亩田总受灾。”罗吉甫眉头紧锁:“好几年了,一直没解决!”

  “这个要好好论证,用科学的办法妥善解决。”市委领导立即“接单”,打电话联系,迅速安排相关工作。“我们负责搞好技术保障,您这边组织村民出劳力。”

  第二天一大早,五峰水利水电局总工程师周云就带领专家来到天坑边,现场仔细勘查后,设计了详细的疏浚整改方案。

  “进场施工后,进度就快了,12月底前就能够疏通天坑。”周云说,县水利部门还计划在天坑旁修建拦沙坝、沉沙池,解决天坑堵塞隐患。

  “没想到为我这一点田和庄稼的事,市委领导来真的、来实的!”罗吉甫满心感激,“明年就不怕水淹,可以安心侍弄田了!”

  在疏浚天坑的同时,水利部门还积极“补短板”,计划在该村任家坪、桂花树等4处进行整治,规划完成新建排水沟3条200米,整治排水沟3条45米,通过对田间沟道的治理,使项目区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可保护农田800多亩……

  【延伸】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落实市委精神,争取资金计划2.1亿元,加快水利“补短板”建设,沮漳河、清江2条长江重要支流等共4个防洪治理项目和3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推进。

  越细越好抓实,从“接通水”“搞定水”看改善民生韧劲

  再过两个多月,贫困户屈林清搬进安置点生活,就整整一年了。

  在夷陵区乐天溪镇下岸溪村肖家坪集中安置点,住着十多户人家。去年夏天,他们的家园被山洪泥石流毁于一旦。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得到搬迁安置。

  谈及去年的乔迁之喜,屈林清和妻子朱国珍仍很激动:“刚搬来时,水还没有接通。对这个事,我们大家真不着急,毕竟过年有了个安稳的地方。可市里来的领导一而再地来家里关心、过问......”

  当时已入腊月,水表的购置和安装都比较费时,特别是安装过程中还有防漏水、防堵塞的技术要求。于是,村党支部书记陈义财遍寻村里能人,请他们务必在过年前砌好水表井、接好入户管道。

  渐浓年味中的施工,让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过年前,最后10米的安装工程完工,过年通水的目标顺利实现。

  水通了,但服务安置点居民的工作远未结束。年关过后,镇村干部又多次在这里修缮组级公路,建设排洪排涝设施。

  “这种望天收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日前,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堡镇村二组,蔬菜种植大户刘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11月1日,长阳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在此实地踏勘,确定没有稳定水源后,并不“休兵”,而是决定打“时间差”,在雨季蓄积岩缝渗出的地表水,旱季时再灌溉使用。

  原理虽简单,但这个工程水量需求大、管线埋设复杂,建设难度不言而喻。镇党委书记许志明介绍,这个方案总投资近百万元,管道铺设长度14000多米,计划3个月完成施工,彻底满足周边群众饮水和2000亩高山蔬菜灌溉需要。

  得知消息,刘伟说:“水的问题一搞定,大家伙种菜的劲头会更大。”

  【延伸】农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都事关群众直接利益,切不可有“水态度”。我市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在“水”这样的事上不嫌小、不停步,在分别解决群众关心的类似问题之后,又在精准扶贫、发展村级产业上见功夫,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改善民生“一处接着一处改、一锤连着一锤敲”的韧劲。

  越急越得紧盯,从救险安置看筑牢民生保障

  “危房处理后,政府补贴了救灾款,我已经在县城买了新房子!”12月4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一组村民谭玉林在临时租住房的院子里,晒着太阳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10月3日,受连续降雨等因素影响,王家岭村一组柏堡发生滑坡险情。包括谭玉林、韩永龙在内的6户村民2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同时险情也威胁着桐树湾大桥、300米镇道的安全通行,以及一座35Kv铁塔和一条10Kv杆线的安全运行。

  灾情牵动着市领导的心。赶赴滑坡现场调研时,市领导要求,“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随后,郭家坝镇会同秭归县移民局,迅速对6户24人进行了避险撤离和临时过渡安置,完成了6户受灾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拆除工作。

  同时,省市专家组会同秭归县国土部门,对滑坡体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测绘,形成调查报告,科学指导后续工作;并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院专家对险区开展应急勘查前期调查工作。

  公路塌方影响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郭家坝镇农路办迅速完成文擂路、桐柏路、桐楚路损毁路段修复工作,确保桐树湾大桥封闭后应急道路安全通畅。

  在相关部门、镇、村等帮助和协调下,韩永龙买下了村里的一处闲置房,谭玉林和其他4户在村里租了临时房……大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幸亏村干部提前将我们全家转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谭玉林对于这份恩情铭记于心。

  “原来的房子没有了,我们挺担心。现在的房子住着宽敞,而且安全!”韩永龙说,房子倒了之后,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在村里买了房,政府还发了补助资金,减轻了负担。“有房子住,就有了生活的希望。”

  目前,受灾群众中,除韩永龙外,其他5户选择进县城自主购房安置,并已经签订了购房协议。

  【延伸】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因灾倒房重建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目前,全市因灾倒损农房需恢复重建1398户中,已有1336户开工建设,788户已竣工,剩余的62户在本月内开工建设。此外,我市民政部门筹集3550万元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无忧。

  【记者手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就会发现,在外人看来是“小事”的事情,就会变成“天大的事”!

  学会换位思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帮他们解决身边的“小事”,就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怀着“伟大”的心,做实做细群众的每一件“小事”,一点一滴积累,就能带着群众过上好日子。(记者 李鹏飞 高 炜 熊东华)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